广医主页  |  新闻网  |  English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规章制度及文件 
 申请公开 
 
学校基本信息公开专栏
广东医学院第八届第五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2015-12-22     (浏览数:)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医学强校

——在广东医学院第八届第五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郑学宝

2015.05.08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学校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并请各位代表提出意见。


第一部分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政府亚洲通推进我省“创新强校工程”的意见,以提高质量为主题,把人才培养作为提高质量的首要工作,把内涵发展作为提高质量的核心要求,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提高质量的根本出路,把实施“创新强校工程”作为提高质量的有力抓手,坚持特色发展,继续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着力推进学科结构调整,着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着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较好完成了学校各项改革发展任务。主要有3个亮点和8个方面:

3个亮点:

——首次独立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2014年首届内科学(心血管病学、肾脏病学、消化系统疾病学)、神经病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和肿瘤学等6个专业的6名博士研究生入学报到,标志着亚洲通:独立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开端,实现了亚洲通:“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

——学校获得临床医学专业副高职称自主评审权。这是亚洲通:职称自主评审工作新的突破,亚洲通:按照规定完成了2014年临床医学专业副高职称评审工作。

——发表首篇SCI影响因子超过10.0、并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科研论文。由亚洲通:附院肾病内科刘华锋教授、刘伟敬博士、罗勉娜医生撰写,最新影响因子为12.05。

8个方面:

一、围绕办学理念,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理念,按95%、4%、1%的比例培养“应用型、行业精英型、复合型”3种层次人才,分通识教育课组、课外素质拓展和创新创业课程计划工作小组、医学平台课程修订小组等5个工作小组进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修订及论证工作。

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情况良好。20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63名同学按培养方案在医院和企业进行最后1年的学习,学生满意度很高,95%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卓越计划的培养,更容易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自身的能力得到相当大的提升。

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素质拓展能力培养体系,出台《广东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素质拓展学分认证实施方案(试行)》。

推进省级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建设。学校获19项省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本科类立项建设项目,获广东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获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省级各类教学改革立项课题数41项,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221篇。

深化研究生培养。完成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和博士生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新增1个专业学位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公共卫生),新增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为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首次与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开展“1+1+1”模式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

二、实施创新强校工程,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注重改革的统筹谋划,成立深化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中共广东医学院委员会亚洲通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

实施创新强校工程。着力破解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把体制机制创新贯穿于学校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激发学校科学发展的活力,成立以学校党委书记和院长为组长的创新强校工程领导小组,编制《广东医学院创新强校工程建设规划(2014-2016年)》,获2014年创新强校专项建设资金2488万元。

加强人事制度改革。修订完善《广东医学院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广东医学院人员聘用管理办法》、《广东医学院引进人才优惠待遇实施办法》、《广东医学院非事业编制人员管理办法》、《广东医学院教职工培训工作规定》等制度。

改进年度考核办法。首次将非事业编制人员考核评优纳入学校考核范围,为维持非事业编制合同工队伍的稳定性,配合该类人员增资机制的实施打下基础。

调整机构和界定机构职能。对学校党政管理机构、教学机构、教辅机构、科研机构和附属机构进行了调整,对新成立机构和调整后学校各机构职能的变更进行深入调研,修订各部门职能。

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扩大二级单位经费自主权,对二级学院(教学部)的各类经费总量“打包”,下达综合指标,按照全口径预算的原则,财政结转和一些常规的追加经费纳入预算收入总盘子。

三、提升科研能力水平,培育学科发展新增长点

2014年获校外纵向及横向科研项目172项,资助经费2765.32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项,经费1227.8万元;中央财政高校发展专项基金项目3项,经费600万元。2014年获湛江市科学技术奖5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湛江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全年专利申请17项,授权8项;获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版权4项。获批东莞市表观遗传学重点实验室,资助经费100万。

编制《广东医学院“四重”建设发展规划》,完善《广东医学院协同机制创新改革研究与实践工作方案》。根据学校特色发展战略和“创新强校工程”规划,结合湛江“南方海谷”战略重点,推进海洋医药特色发展的学科体系建设,向湛江市政府申请校地共建海洋医药研究院。推进养老产业特色发展的学科体系建设,与广东广弘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养老产业战略合作协议。

四、抓好特色育人工作,提升师生人文素养

依托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人格教育和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重点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作用,目标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人才特色,在内容上注意时代性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在形式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模式上注重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在方法上注重发挥辅导员的言传身教作用。提升第二课堂教育实效,把第二课堂任务具体化、指标化,专门对辅导员、社科老师进行培训,提高授课的质量,增强授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趣味性。建立学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把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基础通识、专业通识和公选通识三大类别,把课程内容模块分为人格人缘形象教育、身心素养和科学素养三大模块。人格教育和价值观培育呈现日常化、课程化,寓于校园环境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和师德建设中,开设传统文化经典选读、传统文化概论等有关课程,新生入学教育课程涵盖了传统文化、礼仪、大学理念等内容。

打造以生命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承办首届生命文化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亚洲通:“大学生生命文化节”获省第二届大学生优秀校园“十佳文化艺术品牌项目”。打造“生命文化大讲坛”特色课堂,开展生命文化特色项目,创建3个“广东医学院大学生生命文化教育实践基地”,举办感恩“无语良师”解剖学开课仪式。

五、落实强师工程,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推进高端人才引进工作。中国科学院侯凡凡院士、葛均波院士受聘为亚洲通:“双聘院士”,英国皇家学会Bill Richardson院士受聘为客座教授,对推动亚洲通:肾脏病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病学等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力推进省人才项目申报工作。完成了“珠江学者”、“百千万人才”、“扬帆计划”、“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全国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省优秀青年教师”等15个人才项目的申报工作。

开展国内外访学活动。相继选派了6批次共54名行政干部、专任教师及科研人员赴台湾高校进行生命文化、养老产业、通识教育以及PBL教学等方面的培训学习,3名教师获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格,3名教师获国内访问学者资格。实施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计划,开展了4期教学沙龙活动和2期优秀教师经验交流会。

六、提升国际交流层次,拓展医疗资源合作领域

开辟国际化办学新途径。2014年,亚洲通:先后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加拿大汤姆逊河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日本NPO国际护士育英会、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澳门镜湖医院、台湾中山医学大学等国(境)外高校及教研机构开展了不同领域的国际合作项目。

深化校院合作、校企合作、院院合作。学校制订广东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培育方案,争取3年内培育一批高质量的具有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功能的,能够承担理论班教学、见习、实习的医院。学校与广州谷城集团有限公司、华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附属医院加快拓展医疗资源,打造粤西地区医院联合体。

七、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扎实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落实。学校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坚持学习教育到位、效能监察到位、建章立制到位,出台《 广东医学院基层党组织工作细则》、《广东医学院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广东医学院政治辅导员职级晋升实施办法》、《广东医学院党政管理干部年度考核办法(修订)》等一系列文件制度。

坚持精神引领、典型引路、品牌带动做法,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师生中涌现出一批优秀集体和个人。青年师生组成的校园节能督察队工作获得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1名学子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新华网、中新网等媒体报道;1名学子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特等奖;2名硕士研究生获“广东省优秀学生”称号;学公益团队作品获全国大学生“三下乡”支教课程设计竞赛二等奖;学生志愿服务队被评为2014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学校田径队、网球队获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省大学生网球锦标赛历史最好成绩。

八、加强校园基础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水平

校园建设稳步推进。启动东莞校区科技大楼与研究生院项目的立项工作,继续推进东莞校区实验动物中心综合楼建设工程项目、湛江校区总体规划调整项目、东莞校区新建教工宿舍项目,完善东莞校区交流中心住宿条件,完成湛江校区学生食堂三楼的改造工程。美化校园环境,打造东莞校区“校友林”、“杏林木兰林”、“成教林”等3个特色园,种植湛江校区多棵大乔木及南苑450平方米草坪。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完成并启用两校区实验楼危险品仓库,完成东莞校区实验楼危险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的专项排查工作。加强校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完成并通过二期工程全部9个子系统验收。开展资产清查复查工作,核准固定资产数据55,006条,清查盘亏资产920件,合计 2,544,658.86元,盘盈资产72件,合计135,630.00元。全年完成基建、采购、维修工程等项目审计436项,结算金额4139.3万元,核减金额452万元。

后勤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继续做好教工免费早、午餐项目,加强了餐厅供餐的管理。实现户籍不在松山湖的东莞校区教职工子女享受公办义务教育和幼儿园财政补贴,圆满完成教职工子女的入托、入学工作。建立困难职工帮扶机制,积极做好送温暖活动,向患重病教职工爱心捐款。做好教职工申诉受理工作,注重教职工利益关系的协调,积极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关心老同志生活,丰富老年大学活动,开办声乐班、民乐班等。

此外,学校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中获评为优秀院校,在申请更名广东医科大学、市二人民医院成建制移交、学生招生就业助贷、离退休人员服务与管理、扶贫济困帮扶、班子建设、安全稳定、开源节流、校友会、图书馆、关工委、实验动物中心、学报院报工作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是上级部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学校党政班子正确领导、精诚团结的结果,是全校师生通力合作、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为学校发展奉献智慧、付出心血的全校师生员工表达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我们关心和支持的社会各界致以诚挚的感谢!

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学校的发展仍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重大挑战。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仍然是制约亚洲通:发展的薄弱环节,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还须进一步增强,教学质量的提高还须下力气、下功夫,两校区办学效益还须进一步提高,校内管理体制与机制还须进一步的改革。这些都是决定着学校发展质量、速度和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因素,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通过全校师生开拓创新、务实进取,共同努力逐一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部分2015年主要任务

2015年是深化综合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开局之年和“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广东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开启之年,是亚洲通:在全省高等教育新布局中创强争先的重要之年。

一、2015年工作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始终不渝围绕“特色发展”总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强化内涵、提高质量”的工作主题,坚持“深化改革、协同创新”的工作主线,坚持“精神层面抓正能量,办学实体抓培育”的工作抓手,一体化推进“申报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项目、实施创新强校工程、更名大学”工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医学强校的步伐,努力开创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局面。

二、2015年重点工作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理论武装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学习理解,全面贯彻落实“四个全面”重要思想。重点抓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党员干部培训,组织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推进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是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全面总结“十二五”工作成效和发展经验,深入研究“十三五”发展和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结合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规划,提出“十三五”规划建议,组织编制“十三五”规划,加强专家咨询论证,谋划顶层设计。

三是申报建设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项目。编制高水平大学建设总体规划。整合资源,遴选申报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项目,力争纳入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项目。扎实推进“四重”建设,加强“创新强校”规划项目的建设、管理和考核,力争省厅组织的考核评分增幅5%—10%。

四是全面推进更名大学工作。坚持以申促建,对照申大指标体系,落实更名大学工作方案,列出重点工作推动“路线图”,加强内涵和指标建设。突出亚洲通:对全省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贡献度高的优势,彰显生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打造生命文化研究馆的亮点,争取各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五是积极培育办学特色。落实学校人才培养理念,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建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加强人格教育,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的人格培养特色。以学校衰老相关心脑疾病的优势学科群为依托,整合资源,凝练方向,初步建立起支撑养老产业特色发展的学科体系。争取市校共建海洋医药研究院,建设海洋医药协同创新中心,整合相关优势学科资源,初步建立起支撑海洋医药特色发展的学科体系。扎实推进“一院一特色”创建和培育工作。

六是加强章程建设。根据相关程序做好学校章程的修订和和核准工作,按照“党委领导、院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方向,积极探索在政府宏观领导下,依法治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现代大学制度。修订学校学术委员会章程,调整学校学术委员会,规范学术委员会的组织、职责与运行。

七是试点校院二级管理综合改革。在前期改革试点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以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制定推行二级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实施办法,厘清校院管理权力边界,完善二级学院的管理体系,下放财权、人权、事权以及资源支配权等权利,扩大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

八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改革,完善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机制。重新核定二级单位人员编制,合理设置各级各类岗位数量,稳妥有序地做好新一轮全员岗位聘任工作。完善绩效工资改革办法,体现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九是拓展附属医院。加强与主管部门的沟通,完成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转制工作。争取东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采取校地、校企共建模式创建东莞直属附属医院。推进附属松山湖医院共建工作。推进附属谷城医院的建设。

十是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继续加大本科教学投入,大力改善本科教学条件。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完善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体系。升级本科教学信息系统,完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数据平台。

三、2015年主要任务

本年度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申请临床医学专业一本招生,构建与一本招生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开设本科特色班。新办康复医学专业。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机制和质量评价标准,继续推进校院(企)协同育人项目,遴选协同育人的合作医院和企业。加大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建设力度,做好各级各类精品课程和优秀教材的规划与建设工作,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2.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实施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规范专业学位培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分类认定研究生导师,建立健全导师权责机制。培育优博、优硕学位论文。开展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自评。

3.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符合特色人才培养要求的第二课堂体系。开发、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筹建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增设1~2个创新创业示范学院,搭建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平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广东医学院亚洲通贯彻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实施意见》各项措施的实施,组织好学生运动队参加第九届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办好第十一届大学生校园文体艺术节暨第三届生命文化节和第十一届大学生科技学术节暨书香悦读节。

4.扎实推进强师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积极对接国家和省的高层次人才项目,做好申报工作,力争取得新突破。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增加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数量,改善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生比。完善支持青年教师发展的相关配套措施,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践办法,增强实践教学能力。依托青年教授联谊会、青年博士创新服务团和青年博士科研俱乐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学术养成。

5.强化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完成一级学科的建设规划,遴选一级学科带头人,遴选重点培育学科。切实加强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含培育点)的建设力度,增强冲击更高层次重点实验室的水平和实力。做好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和申报。做好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申报,力争新增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3个。

6.申报高层次项目和成果。加强科学谋划、资源整合和组织协调,潜心培育“国字号”项目和成果。充分挖掘潜力,积极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力争重点、重大项目实现突破。努力拓展横向项目渠道,力争重大横向课题实现突破。加大联合申报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的组织和协调力度。

7.加强生命文化学科建设。发挥广东省生命文化学会高层次交流平台作用,不断强化与国内外生命文化研究与实践领域知名学者的深度联系。加强生命文化学学科建设,构建“一脊两翼一尾”(一脊:《生命文化学》,两翼:《中国生命文化史》和《西方生命文化史》)的生命文化学学科建制,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推进生命文化育人平台建设,完成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录制,创新生命文化课程的教学方法,拓展生命文化教育基地,为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奠定基础。推进生命文化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

8.加强养老产业研究与实践。规划与建设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组建养老产业产学研团队。申请省级社会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基地资质。加强与政府、养老社区、养老机构等单位的产学研合作,探索与实践养老产业的医养结合模式。

9.增强湛江附属医院实力。适应老龄化社会需要,整合附属医院相关资源,论证、筹建老年医院。加快推进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织样本库、分子诊断平台以及干细胞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探索合作办医新模式,争取附属医院海东新院区项目立项。完成附属医院霞山院区医技大楼项目地下基础工程施工,进入主体工程建设阶段,完成门诊楼装修工程和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大楼建设并全面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医院联合体建设。

10.创新发展继续教育。推进继续教育网络化教学改革,搭建远程教学系统移动学习平台。开展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成人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打造培训平台,拓展中高端培训项目。

11.提升开放办学水平。积极做好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外国留学生教育资质的筹备工作。拓展与国(境)外高校联合培养项目。实质性做好与已签署协议院校的合作办学、学术交流、学生交流等工作。制定《广东医学院对外合作管理办法》,探索建立统一的对外合作机制。加强与属地政府的沟通,办理东莞校区土地证。加强与政府部门、兄弟院校、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推进校地共建工作。积极探索通过社会服务、校企合作、成果转化等渠道拓宽资金来源,增强办学财力。

12.优化内部治理体系。深入贯彻《亚洲通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决策议事机制以及相关配套制度。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二级教代会制度,探索基层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新方式。建立学校党委常委联系各民主党派主委和基层支部制度,推进多层次协商民主建设。

13.加快信息化和数据共享建设。建立健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制定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加快校园网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提升网络访问速度。探索与通讯营运商更加灵活的合作模式,推进无线校园网建设。启动学校数据中心建设,统一全校各类数据,为教学、科研、决策等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14.提高支撑保障能力。按照创特色、树品牌的要求,强化特色栏目,拓宽学报优质稿件渠道,力争把学报办成核心期刊。大幅增加纸质图书,加强教育部科技查新站的建设,推进专利查新工作,提高文献保障能力。申报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完成东莞校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OSCE)考场建设。完成湛江校区实验动物大楼改造工作,争取顺利通过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评审及年度实验动物质量和环境监测。加快精品课程高清多功能录播室的建设。探索学校公共资源全成本管理机制,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实施设备有偿使用管理改革,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规范招标工作流程,提高招标工作效率,确保仪器设备采购有序开展。

15.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东莞校区科技大楼与研究生学院的立项,启动项目勘察、设计及施工招标,争取年底动工建设。完成东莞校区实验动物中心综合楼一期工程竣工验收,启动二期装修工程。完成湛江校区校园总体规划调整项目,启动学生公寓建设项目,探索新模式开发北苑东南角土地,建设师生综合楼。启动东莞校区图书馆报告厅的装修工程。

16.建设美丽幸福校园。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克服困难,加大推动东莞校区新建教工宿舍项目立项的工作力度,争取立项并完成设计工作。做好东莞校区二级法人注册的后续工作,着力解决教职工享受东莞市各种政策和待遇问题。推进16栋、20栋教工宿舍加装电梯工程项目。设立教职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基金。为教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翻新湛江校区主干道和教职工宿舍楼道路面。建设东莞校区五人足球场,安装健身器材,完善体育设施。成立青年联谊俱乐部和家庭俱乐部,为教职工搭建婚姻、家庭、育儿等沟通交流的平台。实施离退休老同志“1233康乐感恩”民生工程,探索离退休人员健康管理体系建设,搭建离退休老同志优质服务平台。

17.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学校《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毫不放松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积极探索构建“立体化、全媒体、大宣传”工作体系,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计划,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程体系,开展学校党委书记、院长上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出台《培育和聚合正能量的实施意见》,开展“汇聚正能量”系列主题活动,完善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加大在国家和省主要媒体上宣传学校突出成就的力度,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18.提升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建立基层班子工作研判机制,全面、客观地掌握基层领导班子工作和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探索改革和创新干部考核工作机制,完善干部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办好党政管理干部“学习讲坛”和“微课堂”,开办青年干部管理学院第二期培训班,多渠道、多形式、分类型开展干部培训。发挥名辅导员工作室和教育部精品项目的引领作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19.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制定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健全基层党委(党总支)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和约谈制度,运用巡视督查、专题检查等方式,经常性对党建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完成全校二级党组织和所属支部的换届改选工作。实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积极培育党建精品项目。开展“三亮三比三争”主题实践活动。举办基层党务干部培训班,提高基层党务干部的业务水平。统筹党群系统的科学运作,协同抓好基层党建工作。

20.深入反腐倡廉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健全二级学院纪检监察组织,建立二级单位巡视制度,推进纪检监察工作改革创新。建立以敏感岗位为点、工作流程为线、权力清单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健全干部经常性提醒教育制度,建立定向约谈制度,落实“三书”预警告诫办法。扎实开展领导干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强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

21.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巩固和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全面清理办公用房,规范公务用车管理,深入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巩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成果,梳理审核职能部门的职责、权力清单和核心流程,建立明晰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出台督查督办工作办法,落实限时办结、首问负责等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效能。完善服务平台,建强领导干部联系师生的组织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

22.加强安全维稳工作。深化平安校园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建立完善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考核体系。健全情报信息汇集分析反馈机制,增强对影响校园稳定因素的研判掌控能力。完善安全防范体系建立和自查巡查制度,加强应急管理和演练。健全校园综合防控机制,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整治。规范信访受理处置程序,妥善处理各类信访事件。


各位代表、同志们,抢机遇、促发展、有作为,才有地位。事业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待出来的辉煌。为扎实做好2015年的各项工作,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必须进一步强化特色发展核心战略,必须进一步提升事业发展的创新能力,必须大力营造和衷共济的干事氛围。只有通过观念之转、路径之变、难题之破和改革创新,我们才能使学校在办学实力、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方面面整体提升,真正向一所大学的要求靠拢。让我们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共担使命、扎实勤奋、开拓创新,共同谱写建设人民满意、特色鲜明医学强校的新篇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