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通: 亚洲通:
当前位置: 首页>亚洲通:>正文

定了!广东医高质量发展这样干!

作者: 时间:2023-03-01 点击:

当春时节,征程再启。2月2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广东医科大学第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召开,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奋楫高质量发展。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卢景辉主持会议。会议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会议主要任务: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要求,统一思想、提振信心、加压奋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奋进的决心,推动学校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创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局面。

会议第一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听取和审议了2022年学校党委常委会工作报告、纪检监察工作报告、党委常委会抓党建工作情况报告,听取和审议了《中共广东医科大学委员会亚洲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共广东医科大学委员会亚洲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动宣传思想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共广东医科大学委员会亚洲通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中共广东医科大学委员会亚洲通进一步加强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

卢景辉作了题为《踔厉奋发 实干奋进 团结奋斗 以高质量发展谱写高水平大学建设新篇章》讲话。卢景辉表示,广东医披荆斩棘、筚路蓝缕走过了65年,砥砺了“立志立德、求真求精”“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风骨、勇气和精神,肩负着“兴起强医、守护健康”的初心、责任和使命,这是广东医人不甘人后、勇立潮头的精神力量,是广东医鲜明的精神标识,是广东医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标识、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未来已来、将至已至,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唯有挺起广东医人的精神脊梁,保持良好态势,发挥特色优势,激发创新动能,抢抓重大机遇,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中闯出一条新路,创造广东医更值得期待的更加美好的未来!

卢景辉指出,实现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归根结底要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迈向新征程,学校要持续强化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紧紧抓牢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全力走好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出路,才能将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全会通过了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1+3”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意见。现在“任务书”“施工图”都有了,能不能做到落地见效,关键靠班子、靠干部,靠思想、靠理念,靠实干,靠团结奋斗。我们要时刻俯视脚下这片热土,切实增强对学校发展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应该做的事情要千方百计去做好,该挑的万石千钧也要担好,我们必须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迎接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的春天。

卢景辉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战略擘画,深入审视广东医、认清广东医、思考广东医,找准出发点、着力点、突破点,以坚实的步伐、快速的步调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帜决定方向,方向凝聚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统领学校办学治校全局。

最核心的是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加坚定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将思想伟力转化为引领学校事业发展的实践伟力。

最关键的是要聚焦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更加坚定自觉按照党中央部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准确把握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战略谋划,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贯彻落实的实际工作中,突出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一体谋划、统筹推进、贯通融合,突出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对接、统筹落实、紧密结合,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展现广东医新作为。
最重要的是要以全党即将开展的主题教育为契机、以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任务为指引,进一步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谋划自身更清晰定位的发展思路和路径,全力推进高水平大学高质量建设。
最根本的是要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强大动力。

知势谋篇、蓄势而发。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科学把握发展大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未来,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要深刻认识国家和广东发展大势,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大势所孕育的新方位、新变革、新形态,深刻理解国家和广东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和高水平科技成果的迫切需求,在深刻理解中担当时代使命,在深刻理解中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要深刻认识医学高等教育发展态势,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以推进“新医科”战略升级为牵引,以“学科交叉、医工融合”为抓手,加速推进新医科建设与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新医科”建设事关学校发展大局、战略全局和整体布局,要站在更高起点、瞄准更高目标,对推动“新医科”建设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完善、实践上不断丰富,把握战略主动,创新实践路径,集成学科要素,激发主体动能,系统构建新医科高质量建设体系,不断构筑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努力实现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走出一条符合学校实际、彰显学校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要深刻认识广东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和加快推进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人才、学科、平台等优势,找准坐标方位,全面融入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和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切实把办学思路从学校自身发展的逻辑转到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需要的逻辑上来,在区位优势上做文章,在融合发展上找出路,在服务社会上作贡献,在广东高质量发展蓝图中找准定位、有所作为,以学校高质量发展更好的服务大局、应对变局、开创新局。

要深刻认识学校事业发展走势,清醒看到学校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未来前景十分广阔;清醒看到学校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加快发展大有可为;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学校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发展任务繁重艰巨。必须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把学校教育、科技、人才通过具体举措形成融合优势,全力推进以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高质量发展,在补齐短板上精准施策,在薄弱环节上攻坚克难,在抢抓机遇上奋力冲刺,主动紧跟经济社会发展节奏,全面跟上高等教育发展的节奏。

高水平大学建设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呈现,是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关键之举和必由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突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总牵引,构建面向未来的具有广东医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要更加聚力立德树人。教育的高质量,核心是人才培养的高质量。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对人才的新要求,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完善“大思政”育人格局,推动“学院+书院+产业学院(医院)”培养模式创新,加快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兴医强医、满足全健康链条需求的高水平卓越人才。

要更加聚力人才引培。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人才高地,这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根本所在,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要深入实施“牢记初心担使命、争做育人大先生”主题活动,下大力气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保障、服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筑巢引凤,固巢育凤,构建引才育才“强磁场”,巩固人才作为创新之核、发展之要、强校之基的战略地位。

要更加聚力打造高峰。学科是大学的基础和核心,学科水平决定大学的水平。要按照“促交叉、强特色、筑高峰”的基本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关键领域,聚焦产业发展重点,创新学科发展机制,积极构建面向未来的学科体系。要遵循现代医学发展规律,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人民健康提升需求,瞄准重大疾病和医学关键问题,把发展的视野拓展为生命全周期和健康全过程,构建大健康学科体系,产出优秀的基础科研、临床科研的成果。要加强学科之间的联通融合,强化学科精准支持,推动医工、医理的融合创新,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厚植学校特色学科竞争优势,带动学科整体水平提升和布局优化。

要更加聚力改革提质。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瞄准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在顶层设计、制度改革、组织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系统推进改革,持续生成发展动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强化数字思维、加强数据赋能,以数字化改革引领深化综合改革,充分发挥数字赋能在组织系统性重塑中的作用。建立全员质量管理体系,引导师生形成“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发展、追求卓越”的基本状态,实现学校治理更加科学高效。

要更加聚力社会服务。坚持“四个面向”,建强海洋医药研究院和东莞创新研究院,在学术牵引下抓成果、抓平台、抓项目,构建资源配置优、创新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运转能力好的科研创新平台体系,真正做有格局、有组织、有学术引领力的科研,努力把学科优势转化为科研优势,进而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学科高峰、产业高峰“双峰”并立的良性互动格局。大力推进政产学研协同、医工交叉融合、临床与基础结合,加快打造“海洋与热带医学”“健康大数据与智能医学”等特色优势,建设系列高质量科技服务平台,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健康事业进步。深化校城融合、校企链合、平台聚合、资源整合、服务集合,推动学科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服务链紧密对接,为地方高质量发展增智、聚势、赋能。建强高水平的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共同体,打造医教研融合创新高地,以附属医院体系高水平建设的新成效赋能高水平大学建设,服务健康中国、健康广东建设。

精神状态关乎事业成败,工作作风决定工作成效。

必须努力提高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本领,牢牢把握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坚定高质量发展导向不偏移,坚定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不动摇,坚定一起向未来的信念不减弱,以“坐不住”的责任感乘势而上抓落实,以“慢不得”的危机感把握发展主动权,以“等不起”的紧迫感笃行不怠再出发,不断凝聚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在建设特色鲜明、同类领先、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再立新功!

学校党委委员参加了会议。非党员校领导,帮扶团队队长,纪委委员,各基层党委(党总支部)书记,各党政、群团、教学、科研、教辅、附属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文、图/党委宣传部 编、初审/王丽君 复核/周圆 终审/冯锦山)

地址:广东湛江霞山文明东路2号/广东东莞松山湖科技园

电话:086-0759-2388505   邮编:524023/523808

ICP备案号:粤ICP备17027474号